close

  □本報記者申東
  機關幹部不論在辦公室還是田間地頭,都可以隨時隨地審核文件、辦理政務;居民在手機上點一點,就能實現買水、電、氣和醫院掛號;道路上的汽車和人流在智能監控下,能夠快速疏導和通過;道路違法、企業偷排等行為,都能全天候用精準的數據反饋給管理者……這是兩年前寧夏政府打造的“智慧寧夏”工程所描繪出的藍圖。
  《法制日報》記者調查發現,時過兩年,這些藍圖依然只存在於一些部門的計劃書中,“讓群眾少跑路,讓數據多跑路”仍然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。
  “智慧寧夏”改變群眾生活
  永寧縣是寧夏最先實施“智慧寧夏”工程的試點縣,談起“智慧永寧”建設,該縣主抓“智慧永寧”建設的負責人給記者講了個故事。
  幾年前,永寧縣實施了“56789”民生工程,即為50歲以上老人體檢,為60歲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,把70歲以上老人納入高齡補貼……但是尷尬的事情出現了,在給很多老人送蛋糕時,就是找不到人。“原因是數據庫顯示的地址不是動態的,也沒有人主動更新數據”。
  還有一個故事是,一個永寧人要賣自己的房產,在縣房管部門辦理手續,僅等待經辦人員在檔案室查找底子,就耗費了兩個小時。
  為此,永寧縣於2012年12月31日與電信部門簽訂建設框架協議後,把完善基礎數據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。2013年,城市房屋大數據庫建成。記者在永寧縣採訪發現,如今“智慧寧夏”給群眾帶來的細微變化隨處可見:設施農業用電腦和手機控制設施溫棚的溫度濕度;個體經商戶用手機軟件監控店鋪經營和安全;學生家長用手機瞭解學生上學、放學基本情況;環保局用智能監控限排系統,密切“監視”藥廠區廢水排放……
  目前,寧夏絕大部分地區進入“光網”時代。電信部門依托寬帶網絡實施了智慧政務、智慧民生建設,嵌入33項智能應用,包括社區、旅游、校園、園區、農業以及水、電、氣、通信費、各種社會保險金、住房公積金、車輛違法信息的查詢與繳費等,改變了寧夏人的生活。
  數據難共享便民服務打折
  “智慧寧夏”建設至今,網絡覆蓋速度快,技術日趨成熟,漸漸轉嚮應用系統和平臺的部署。但是,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,由於城市信息資源共享不夠,大數據不能互聯互通,尤其是涉及市民就醫、出行、社區、金融、環境監察等服務,因數據“殘缺”,很多應用形同擺設。
  銀川市民小吳是“智慧寧夏”掌上應用系統較早的使用者,買水、買氣、買電影票的確讓他嘗到了便利,但意猶未盡的他希望充分享受到醫院掛號服務、公交線路查詢、電費購買等應用服務時,卻“無法鏈接”。
  這是什麼原因呢?“智慧寧夏”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中心主任倪志剛介紹,這是因為多年來各行各業信息化建設各自為陣,缺乏頂層設計,導致重覆建設和一個個信息孤島。以銀川公交來說,公交公司目前已經擁有了健全的“銀川公交”等智能軟件,當“智慧寧夏”邀其加入合作時,被婉言謝絕。銀川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,2011年至今,該公司在政府支持下,通過招標方式確定第三方運營商幫助建立了公交智能調度、BRT智能軟件系統,後期維護交由公交公司負責。因技術、人員投入到位,“智能調度”下的“銀川公交”已經完成了初級運營,步入成熟發展階段。目前該平臺系統日平均使用量達到2000次左右。而一旦讓“銀川公交”與“智慧寧夏”進行數據對接,肯定會牽扯到二次軟件開發,這必定要涉及資金投入,對於本就虧損經營的公交公司來說是無法面對的。
  “但是,像買電這種日常小事,還要讓我們跑腿,真的說不過去,恐怕‘智慧寧夏’難副其實。”小吳說。
  用戶所反映的問題,也是“智慧寧夏”建設者們所面臨的尷尬。技術手段已經遠遠過剩,甚至更具優勢,但因為各行業、部門、地域等相互之間信息無法及時互聯互通共享,讓“智慧寧夏”應用遇到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”的發展瓶頸。
  信息孤島亟待鏈接機制
  如今,因經費、內部運行機制以及數據龐大冗雜和對安全及工作習慣的考慮,相當多的行業、部門不願將信息數據對“智慧寧夏”開放。
  “另外,現在許多其他通信運營商也在開闢自己的信息化服務空間,使得‘智慧寧夏’模式下的大數據處理機制變得更難。”倪志剛說。
  記者採訪瞭解到,因為思想觀念沒有轉變以及缺乏頂層設計,一些地方、社區在試點智慧應用時,即使有數據支撐,也不能形成共識,不能形成充分互動,使智慧應用平臺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。永寧縣楊和街道陽光社區開展“智慧社區”試點建設以來,為民辦事超千件,信息化建設讓社區居民幸福感得到提升。然而,社區掌握著萬餘翔實的數據,卻不能充分發揮作用。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榮告訴記者,去年,社區利用“智慧社區”平臺,嘗試給千家萬戶群發社區活動通知、日常註意事項信息後,卻被工信部門警告和叫停。
  “如果居民能夠認可這種信息接受方式,不但有利於社區工作開展和管理,更能帶動社區居民積极參与各項活動,提升社區凝聚力和活力,百利而無一害。希望自治區在完善頂層設計上,給予‘智慧社區’更多的政策支持。”王榮坦言。
  同時,在智慧社區應用推廣時,一些部門、單位把“紅章子”和手中的權力看得過重,不願意下放審批事項。本來完全可以讓信息數據來回跑,但因為社區沒有審批權限,只能讓居民靠雙腿來回跑。“按照我們的智慧設計,只要權力下放,百姓只用到社區提交一次材料,然後在家裡等信即可,省去了到三四個部門蓋三四次紅章子的繁瑣流程。”王榮說。
  永寧縣“智慧永寧”建設負責人對此呼籲,應由寧夏自治區政府研究出台扶持政策,制定加快創建智慧城市行動綱領,完善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,對智慧城市應用體系建設、產業基地建設、基礎設施建設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、信息資源共享、支撐體系、宣傳培訓考核等方面做統一規劃,進行統一安排,避免重覆建設,使大數據能順暢地“跑”起來。
  (原標題:智慧寧夏大數據緣何“跑”不起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j03ajkbz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